教学目标:

1. 认识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面值;
2.了解人民币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3.培养学生对人民币的认同感和珍惜意识。
教学重点:
1.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面值;
2.人民币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
1.人民币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教学准备:
1.人民币实物;
2.图片和视频素材;
3.相关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一张人民币,并与学生分享一些常见的面值。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人民币,并帮助学生理解人民币是我们**的货币。
Step 2:认识人民币(10分钟)
教师使用图片或实物,介绍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面值,例如:元、角、分,以及1元、5元、10元等常见的面值。帮助学生记住各个面值对应的人民币的样子。
Step 3:了解人民币的特点和发展历程(1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素材,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人民币的特点:使用方便、流通广泛、信用可靠;
2.人民币的纸币和硬币;
3.人民币的设计和防伪措施;
4.人民币的发行和换新。
Step 4:绘画活动(2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绘画工具和纸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绘制一张自己设计的人民币。鼓励学生注意人民币的特点和细节,如边框、图案、序列号等。完成后,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设计,并简单介绍设计理念。
Step 5:讲解其他知识(5分钟)
通过讲解一些有趣的人民币知识,如吉祥物、纪念币等,增加学生对人民币的兴趣和认知。
Step 6:小结与巩固(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互动讨论。然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和家长一起观察、识别和收集人民币。
Step 7:拓展练习(10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相关的拓展练习,如配对练习、选择题等,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
Step 8:课堂反馈(5分钟)
教师通过简单的问答或讨论,检查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程度,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教学延伸:
1.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银行或货币博物馆,进一步了解人民币的发展历程和防伪措施;
2.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己的纸币或硬币,展示给同学和家人欣赏。
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
2.通过绘画活动和拓展练习,检查学生对人民币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3.评价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面值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