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文案

一年级高抬腿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3-11-25作者:本站原创,转载必究阅读:94

教学设计:一年级高抬腿

一年级高抬腿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高抬腿的动作要领。

2.学生能够有节奏地进行高抬腿动作。

3.学生能够逐渐提高高抬腿的灵活性和力量。

教学内容:

高抬腿动作要领、适合的热身活动、高抬腿动作练习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为了使学生对高抬腿动作有初步的了解,可以通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展示高抬腿的动作。引导学生观察高抬腿动作,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高抬腿动作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 讲解动作要领(10分钟)

向学生讲解高抬腿的动作要领:站立直角,两手自然下垂,身体保持稳定,抬起一条腿使之在空中形成直角,并尽量伸直。然后放下腿,再抬起另一条腿。

3. 热身活动(10分钟)

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如跳绳、跑步、原地小跳等,以提高学生的身体温度和减少肌肉的僵硬。

4. 独立练习(15分钟)

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观察并指导对方的动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作为示范,其他学生跟随示范进行高抬腿动作的练习。老师可以逐个小组进行观察和指导,纠正动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5. 游戏活动(15分钟)

设置一系列趣味游戏,如比赛看哪个小组维持高抬腿动作的时间最长,或者比赛看哪个小组完成规定次数的高抬腿动作最快。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加学生对高抬腿动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6. 总结(5分钟)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觉得高抬腿动作有什么好处?你在练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觉得怎样才能提高高抬腿的灵活性和力量?通过学生的回答,对本节课进行简单总结。

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初步掌握了高抬腿动作的要领,培养了动作的协调性和力量。同时,通过游戏活动的激励,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身体灵活性和力量有限,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教学时间较短,无法进行深入的评估和反馈,可能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考虑以下改进:

1.增加热身活动的时间和种类,以更好地准备学生的身体。

2.在每个小组进行练习时,老师应当更加注意观察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动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增加课后的练习时间,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高抬腿动作的练习,以提高灵活性和力量。

通过反思和改进,相信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高抬腿动作,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