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数学画图策略;
2. 学生能够通过画图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 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时灵活选择合适的画图策略。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数学画图策略。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时灵活选择合适的画图策略。
教学准备:
1. 数学教材;
2. 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问题:小明去菜市场买了6个橘子,每个橘子5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2. 请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解决办法。
二、讲解基本的数学画图策略(15分钟)
1. 学习使用图形解决问题的概念;
2. 教授画图策略的基本步骤:
a. 读懂问题;
b. 选定适合的画图策略;
c. 画图解答问题。
三、示范教学(15分钟)
1. 选择一个适合的问题进行示范教学,如:班级有12个男生和10个女生,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多少?
2. 展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四、练习(20分钟)
1. 学生在纸上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教师要及时进行检查和反馈;
2.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总结归纳(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总结使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要点;
2. 教师进行总结提炼,确保学生的理解。
六、巩固练习(1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些类似的问题,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画图策略解答;
2. 学生在纸上完成练习题。
七、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练习,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并且可以尝试应用不同的画图策略进行解决。
扩展阅读:
1. 潘勃立. (2005). 《数学思维的教育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弗莱斯, 潘勃立. (1997). 《数学思维培养》.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