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湘版美术七年级大单元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湖南本土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色;
2. 掌握湖南本土美术的基本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
3. 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湖南本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教学内容:
1. 湖南本土美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湖南本土美术的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
3. 湖南本土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4. 创作湖南本土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
1. 了解湖南本土美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湖南本土美术的基本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
3. 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
2. 观察和比较分析;
3. 创作实践;
4. 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湖南本土美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1课时)
1. 通过图片、文献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介绍湖南本土美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湖南本土美术的认识和了解;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认识湖南本土美术的独特之处。
第二课:湖南本土美术的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2课时)
1. 教师讲解湖南本土美术的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如线条运用、色彩搭配等;
2. 学生观察图片和实物,分析其中的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
3. 学生练习运用湖南本土美术的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第三课:湖南本土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2课时)
1. 教师选取湖南本土美术作品进行欣赏;
2. 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的构图、色彩和表现手法等;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课:创作湖南本土美术作品(5课时)
1.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任务,根据湖南本土美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2. 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评价,逐步完善自己的创作作品;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进行交流和互评。
总结反思:
1.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次学习内容,总结湖南本土美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3.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引导他们进一步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 多媒体设备;
2. 图片、文献和视频资料;
3. 绘画工具和材料;
4. 湖南本土美术作品的复制品。
评价方式: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的创作作品;
3. 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反思。
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参观湖南本土美术馆或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湖南本土美术的丰富多样性。也可以邀请湖南本土美术家或艺术工作者来校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