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名称:打碗碗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朗读故事《打碗碗》,理解故事内容。
2. 能够按照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发散思维。
3. 能够运用动作、表情、声音等形式,表演故事情节。
4. 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讲述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1. 课本《语文》二年级下册。
2. 故事《打碗碗》。
3. 道具:纸碗、麦克风(可选)。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打碗碗》,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学到的故事《爷爷种瓜》。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故事中都有主人公和不同的故事情节。
2. 学习与理解(15分钟):
教师给学生展示故事《打碗碗》的图片,边展示边与学生分享故事情节和内容。然后,指导学生齐读故事,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主题和主要情节。
3. 想象与扩展(15分钟):
要求学生围绕故事情节,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为什么碗会坏?
- 打碗碗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 谁来修理碗碗?
- 故事后续发展会怎样?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回答问题或者进行小组讨论。
4. 手工制作(20分钟):
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老师提供模板,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纸碗碗。要求学生动手,发挥想象力,设计属于自己的“碗碗”。
5. 表演与讲述(20分钟):
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分组进行表演。每个小组可以自由发挥,但必须包含故事情节中的重要事件。学生可以运用动作、表情、声音等形式来展示故事情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艺。
另外,也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来进行口头讲述,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尽量生动形象。
6. 总结(5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课堂活动,总结教学要点和收获。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表演或讲述中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尝试写故事的结局或者自己编写一个类似的故事情节。
2. 学生可以进行配乐创作,为故事添加适合的背景音乐。
3. 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情节,与同学分享。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故事情节,还可以通过参与表演和讲述,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